项目案例

西藏安多县玛荣乡

高海拔适应性技术

  • 针对青藏高原4960米高海拔、低压、高寒环境设计,设备全程利用太阳能光伏供电,无需工业电网支持,解决了偏远地区能源短缺问题。

低能耗环保处理工艺

  • 采用超低温自裂解技术,以垃圾可燃物为燃料,通过热化学反应分解大分子物质,结合湿式静电净化、喷淋及催化多环节处理,实现低能耗、高效能的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。

生态保护与社会效益

  • 尾气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(无烟无色),减少对原生生态体系的破坏;解决了生活垃圾转运难题,提升村镇环境质量,兼具资源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意义。

云南华坪县

分布式处理网络覆盖

  • 采用“一水两污”BOT(建设-运营-移交)模式,在四个乡镇分别建设垃圾处理站点,覆盖周边所有乡镇生活垃圾处置,减少长距离转运压力,实现就地高效处理。

专利技术与长效运行

  • 运用企业专利技术,项目自2020年移交后稳定运行,预计长期服务周期达30年。

政企合作与环保效益

  • 通过BOT模式(建设-运营-移交)整合政企资源,解决偏远地区垃圾处置难题;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,推动乡镇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。

云南昭通市永善县

长效稳定运行能力

  • 设备自2019年10月运行至今已7年,远超传统高温焚烧设备5-7年的使用年限,设计运行寿命达30年,验证了其结构耐用性和技术可靠性。

高效处理与达标排放

  • 日处理量10吨,持续满足生活垃圾处理需求;所有排放指标符合国家标准,无污染问题。

对比优势与可扩展性

  • 相比传统高温焚烧设备(极限寿命10年),该技术通过低温裂解实现更长生命周期,适用于偏远地区(如高原或山区),太阳能驱动和低能耗设计适配无电网场景,具备可推广性。

云南桥头乡

技术可靠性与实际效能

  • 设备自2019年运行6年无故障,累计处理垃圾25000吨(日均10吨),实现长期稳定处理,验证技术成熟度。

复购扩展的规模化应用

  • 乡镇在2019年首套成功后,2021年、2023年连续复购2套,并计划分三年再增购3套,逐步覆盖全辖区,体现技术适配性和区域推广价值。

定制化设计与区域适配

  • 公司根据人口精准估算垃圾产量(10吨/日),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,解决高寒/偏远地区设备兼容性问题。

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垃圾解决方案